目前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2019-09-29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966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应急产业体系不全。适应我国公共安全需要的应急产品体系还未形成,应急产业布局尚不清晰,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格局还需要努力等。二是市场需求不足。全民公共安全消费需求不强,物资储备、重要设施和应急队伍应急产品配置标准对应急产品拉动不够,保险对应急产业的支撑作用不足等。三是关键技术装备发展缓慢。一些应急产品技术含量还不高,部分关键技术产品依赖进口,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

《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应急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背景情况。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是发展应急产业的坚强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防灾减灾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构建集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些不仅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也对发展应急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我国复杂多变公共安全形势对应急产业发展提出挑战。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高、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尤其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防控难度不断加大。据2013年统计,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事故灾害造成死亡失踪69434人,H7N9禽流感疫情、山西苯胺泄露事件以及一些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还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应对上述突发事件就要求必须加快发展应急产业,达到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和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的目的。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应急产业发展提供空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众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根据估算,2013年消防、安防、安全应急、信息安全、应急通信装备、环境监测与应急产品、应急指挥平台、防灾减灾装备、防汛抗旱器材、反恐装备、食品安全监测设备等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近万亿元规模。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经济增速已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要求把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作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扩大社会就业,有望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领导多次就应急产业发展做出批示,要求加快制定扶持政策。按照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在国务院应急办指导下,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开展了《意见》研究起草工作,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以63号文正式对外发布。《意见》的出台将为应急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更多更优秀的社会资源进入应急产业领域,必将推动应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分享到: